享受奥运的方式有很多种,其中一种就是“徽章收藏”。一枚小小的徽章不仅是参与奥运盛会的证明,更是交流奥林匹克精神与世界文化的小窗口。在冬奥盛会的最后一天,2022北京新闻中心一起并肩作战了近20天的媒体同行们,纷纷交换起彼此的徽章,留下美好的回忆。

奥运徽章起源于希腊雅典,起初是用来区别运动员、官员和新闻媒体身份的圆纸牌。一些参赛选手通过交换身上所佩戴的圆纸牌,来传递彼此的美好祝福,奥运徽章交换的习俗因此产生。

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一层的“奥运徽章时空交换站”,“双奥之城”“最美北京”等八个系列的徽章在此展示。徽章交换站的志愿者告诉记者,很多徽章收藏者与奥林匹克的缘分都与“家门口办奥运”有关。从1988年冬季奥运会开始,“奥林匹克纪念章交换”就成为各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传统项目,已成为奥林匹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。奥运会形成了一个“Pin”(徽章)文化,不同国家、不同肤色、不同语言的人们看到对方的“Pin”是自己喜欢的,就可以拿自己的徽章与其交换。这样既换来一份纪念,也交换了一份友情。



欣喜地交换完自己心仪的徽章,记者突然发现来自兄弟省份黑龙江的记者,拥有好多自己都没见过的徽章,原来,她是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一位喜欢收藏徽章的大爷交换的。“北京奥运会期间,北京奥林匹克公园、海淀公园、朝阳公园、世贸天阶等都有专门的徽章交换场所,你可以在周末去这里碰碰运气,或许就可以交换到自己喜欢的徽章。”

一枚枚徽章在方寸之间,记录了珍贵的奥运历史,凸显了丰富多彩的各国文化,收纳了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,传递着世界人民的真挚友谊。
小徽章,大文化。在北京奥运赛场之外,我们也在收获着属于自己的“奖牌”。
作者: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皓